首席教授——康重庆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学名师。ieee fellow,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入选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文章13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2018年中国电力杰出贡献奖,2021年ieee pes电力系统可靠性奖、2021年度iet成就奖章。
大类介绍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当前,面对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重大挑战,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和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全球正在迎来能源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正在逐步转为“清洁能源 智能电网 先进储能”及其互联网络化应用的新型体系。能源人才需求旺盛,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优越的办学条件、卓越的师资力量、创新的培养模式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氛围,将为有志于能源事业的优秀学子提供首屈一指的成长环境与创新平台,是你的不二选择。
培养特色
清华大学拥有国内历史最悠久、门类最齐全、实力最雄厚、国际化最充分的能源学科,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大电网安全、先进输电技术、电力电子、先进储能、舰船与飞行器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与能源大数据、能源经济学、低碳能源技术、绿色建筑、建筑环境科学、城乡能源规划、能源国情策略与政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的重大理论与应用成果,是我国乃至全球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能源学科名列全球第一。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包含两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一个二级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一个二级学科在我国历次学科评估排名中,均持续名列全国第一或a 。师资力量雄厚。清华大学能源大类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队伍,目前共有教授89人、副教授72人、博士生导师138人,其中中国两院院士6人,110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培养优势
合作资源丰富——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前沿的研究成果,使其不仅与能源产业界(发电集团、电网公司、航天航空部门、房地产、能源与建筑环境装备制造商等)保有紧密合作,并和国际多所顶尖高校实验室(mit、剑桥、斯坦福、加州理工、哈佛、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建立了长期联系,同时建立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创新性科技活动提供资助。这些合作与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开放的国内外交流、学习与训练平台,为培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能源领域领军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理念先进——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秉承“通专融合、软硬并举、基础与前沿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方针,多个学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专业研究方向涵盖能源生产、转化、传输、利用以及能源经济、政策及战略等与产业、人居相关的各个方面,致力于培养“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使其具有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选择。
就业空间广阔——近五年的平均数据显示,在校期间,清华大学能源与电气大类超过50%的本科生获得各类海外游学机会;毕业时,超过9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约50%的学生成功获得本校读研机会,其他学生则选择到国内外其他优秀高校(如哈佛、斯坦福、mit、剑桥、伯克利等)继续深造。近十年的数据显示,本硕博平均就业率历年均超过97%,其中北京和沿海地区的就业人数超过 85%,主要就业单位为国家部委,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所、咨询机构、大型地产企业、五大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兴能源企业等。
专业确认方案
能源与电气大类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三个专业方向。能源与电气大类为具有不同科研志趣的同学设立了能源互联网国际班。大一结束前,在尊重学生自身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各院系资源保障情况,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所学专业,并在大二进入各院系开始专业学习。能源互联网国际班的选拔方式为高考录取、入学后二招增补和专业确认时增补。
大类咨询联系人
董老师
咨询电话:010-62782138
电子邮箱: djxxly@mail.tsinghua.edu.
相关院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专业剖析
电能是国家战略资源,电力系统及其相关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性产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和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科学和工程问题。广义地说,凡是与电能相关的问题,都是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如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发电与并网、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管理、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与运行、电气自动化设备(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的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电气化交通系统(如电动汽车、高铁)的控制等。对应的主要就业单位为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等,近年来亦有不少学生进入it产业、高校和政府部门就职,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科研实践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搭建了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完善的创新科研实践平台,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助力我系学生在校内外各级各类科创赛事中屡获佳绩。丁墨晗等同学完成的“高效率的二维-三维钙钛矿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获2023年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赛二等奖;王哲等同学完成的“dc/dc非隔离高效、高功率密度双向变换器”项目获2023年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赛二等奖;宋昊天等同学完成的“基于等离子体和电沉积技术的制氢镍电极新工艺研究”获202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张庭梁等同学完成的“smart meter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项目获2022年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华北赛区一等奖;闫云琦等同学完成的“韧性电网跨空间风险传播和复杂事件推理分析工具软件”获2022年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赛软件赛道特等奖;孙晓宇等同学完成的“基于等离子体的灭活疫苗高效灭活系统”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国际视野
我系56%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出国经历;多门本科核心课程开设英文授课。疫情前每年约有70人次学生出国/出境(从为期一周的短期学术交流到为期1年的长期合作研究),近70%本科生在学期间有至少一次出国/出境经历。
比较优势
在2004年、2008年、2012年、2017年、2022年先后完成的五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一或a 。在国际qs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科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跻身全球电气学科领先行列。
知名校友
朱镕基
1951届,国务院原总理。
金怡濂
1951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黄 菊
1963届,国务院原副总理。
赵希正
1966届,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
马伟明
1996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等功荣立者,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境外深造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西北大学
加州伯克利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杜克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芝加哥大学等
就业主要方向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
本科生主要就业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省级电力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其下属省级电力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华为、多所985高校等
亚博全站安卓版的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82138
传真:010-62783057
网址:http://www.eea.tsinghua.edu.cn
微博:http://weibo.com/qinghuadianji
微信公众号:电机之声(thueea)
相关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比较优势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在本学科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2022年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科被评为a ;所在的机械工程学科(engineering-mechanical)在qs 2023排名中列世界第 11 位,所在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2022年度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列世界第1位,所在的能源与燃料学科(energy and fuel)在us news 2023排名中列世界第2位,学科的综合实力已跻身本领域世界前列。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本科生培养的特点
教师素质高:师资队伍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工程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双院士1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获国家级人才称号20余人次、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
课程水平高:具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师生比例高:在清华最早实施导师制,学生可以得到1对1的个性化培养;专门为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量身打造“学术优才计划”,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国内重大科研项目;
国际交流多:与mit、普林斯顿、剑桥、多伦多、巴黎综合理工等国际名校在教学科研方面有长期深度合作,学生有大量国际交流机会。
专业剖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把能源有效转化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动力的基础科学理论和专门技术,学习内容涵盖从能源开发、利用、转化、系统控制、节能与减排中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先进能源动力、新能源、碳中和、节能环保以及能源战略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问题,旨在为能源动力产业、学术、研究和管理部门培养杰出领军人才。本专业与环境工程、航空航天、化学工程、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存在广泛的交叉,所培养的毕业生复合性强,就业面宽,社会需求量大,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科系之一。
国际化
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一直是能动系培养人才和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能动系通过联合培养、学期交换、短期访学、实验室实习、社会实践、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并长期设有清华-亚琛双硕士学位项目。同时还与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著名能源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了高水平、实质性合作。建有“清华bp 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三菱重工业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知名校友
倪维斗,1950级,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曾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曾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的副理事长。
徐大懋,1955级,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曾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工程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华建敏,1957级,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黄其励,1958级,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蒸汽工程专家,曾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东北电网总工程师。
陆延昌,1958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七届副主席,曾任电力部副部长、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水利电力部、能源部总工程师等。
吴官正,1959级,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徐荣凯,1960级,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等。
孙昌基,1960级,国家重燃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机械部副部长,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副董事长,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副书记等。
岳光溪,1964级,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洁净煤技术专家,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伟章,1980级,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姜培学,1981级,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
张素心,1981级,曾任上海发改委副主任,现任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戴彬彬,1985 级,陕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
吕俊复,1986 级,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热能动力工程领域专家
任维,1993级,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
境外深造院校
麻省理工大学
斯坦福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剑桥大学
帝国理工大学
亚琛工业大学
主要就业单位
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国家电投、中国华电、中国大唐、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航发、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石油、中石化等著名国有大型企业
清华、北大、中科院、电规总院、水规总院、电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地方政府社会公共管理部门以及金融类企业
华为、比亚迪等百强民企
ge、西门子、壳牌等知名外企
亚博全站安卓版的联系方式
电话 | 010-62783363 62782648
网址 | http://www.te.tsinghua.edu.cn
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相关院系—建筑学院
招生专业类:能源与电气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剖析
人的一生9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的舒适与健康。而为了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建筑环境品质与建筑节能,是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室内环境则对于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就是致力于解决民用、工业、医疗、交通、航天等领域的室内环境问题的学科,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环境等,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消耗,是一门涉及国计民生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建筑、能源、环境等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
比较优势
精英式培养:汇聚了一批本专业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师资力量遥遥领先;学生规模全国最小,每位学生平均占有的教师资源为全国最高;本科生实行双导师制度,从大一入学即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校外各一位导师,强化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研究型学习:承担了大量高水平国内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从中提炼学生的课程作业和研究课题,为培养高水平学生提供了支撑平台。
实践机会多:强化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obe),构建了牢固基础、强化专业、胜任实战的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在国内外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提供专项资金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科技、实践活动。
国际交流
国际视野及影响力: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在国际同行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全部教师具有海外求学、工作或长期访问经历,外籍客座教授charles weschler曾获得本行业世界公认的终身成就奖。主办的英文杂志building simulation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国际化课程:本科和研究生均开设了系列英文课程,还分别与美国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合开“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课程。
海外交流:本科生有大量机会到境外交流访问、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与香港高校的本科生交换项目已持续近20年;全额资助本科生参加本行业的境外国际会议和国际竞赛。
国际学术会议:经常举行系列学术会议,来自本行业最知名的国际专家齐聚清华,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本科生是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参与者;平均每周一次国际大师学术报告,让本科生与国际大师零距离接触。
未来发展
根据2019-2023年统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中,约69%在清华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含硕士生和博士生);约17%毕业生赴境外深造,主要去向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其余约14%毕业生赴国内其他高校攻读研究生或选择直接就业。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行业组织、设计公司、咨询公司,中央或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房地产企业等。
知名校友
吴德绳
1957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前院长、总工程师。
江亿
1973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
罗继杰
1973级,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陆致成
1973级,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鲁敏
1973级,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胜耀
1979级,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徐伟
1981级,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长。
戴彬彬
1985级,北京市海淀区区长。
李国庆
1985级,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境外深造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亚博全站安卓版的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92466
电子邮箱:hvac@tsinghua.edu.cn
微信公众号:清华建环(tsinghua-best)